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目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教育部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拟推荐成果的公示


2022年05月12日 10:09 张艳 点击:[]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提名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教科信厅函[2022]12号)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经个人自主申报、科研处审核,现将我校的推荐成果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时间为2022年5月9-13日。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成果存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我校反映,并提供异议内容和翔实可供查询的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签署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凡匿名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 系 人:田祖伟 张艳

 联系电话:0731-88227250

 联系邮箱:hnyskyc@126.com

                                            科研处

                                   2022年5月9日



    附件:拟推成果信息情况

一、推荐项目: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

二、推荐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三、主要完成人情况:

1.排名 第一  高坤 副教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坤老师创业企业)

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全面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对基于BIM+GIS技术的城市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的研发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提出了综合管廊的运维控制算法,研发了管廊控制主机、管廊控制器、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传感设备和智能液压井盖等,提出了基于BIM可视化巡检技术的实现方法,研发了综合管廊的可视化运控平台,授权发明专利4 项(附件 1),发明专利进入实际审查阶段 2 项(附件 1),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42项(附件 1)。 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

2.排名第二  油新华 教授级高工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对创新点123有创新性贡献。制定了城市地下空间绿色建造及运营的技术规范,研发了基于BIMEPC项目管理平台,参与研发了综合管廊的可视化运控平台,授权发明专利2 项(附件 1),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项(附件 1),参编国标《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 51274,主编团体标准《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及验收规程》、《地下空间绿色建造及运营指南》2项,主编专著《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手册》1部,发表论文6篇。 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3.排名第三  王恒栋教授级高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对创新点134有创新性贡献。为公司平台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标准,负责编制国家标准设计《综合管廊工程总体设计及图示》7GL101、主持编制国家标准设计《综合管廊监控及报警系统设计与施工》17GL603、参与编制国家标准《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 51274。负责完成苏州工业园区桑田岛综合管廊工程等项目设计,开展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及示范应用。参与项目时间占本人工作时间65%

4.排名第四  彭万军 高工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对创新点124有创新性贡献。研发的基于BIM+GIS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对项目的推进做出重大贡献,且提出了基于BIM可视化巡检技术的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管廊内无线AP定位技术的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BIM模型和无线AP定位信号融合呈现的算法,研发了综合管廊的可视化运控平台,授权发明专利2 项(附件 1),发明专利进入实际审查阶段 4 项(附件 1),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7项(附件 1)。 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80%

5.排名第五  刘力 工程师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对创新点124有创新性贡献。提出了基于CAD图纸智能翻模和参数化建模的实现方法,解决了BIM+GIS融合技术的难题,提出了基于BIM+GIS技术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据可视化展现与交互的实现方法,提出了基于物联网+BIM可视化巡检技术的实现方法,研发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急预案管理平台和环境监测管理平台,提出了基于管廊内无线AP定位技术与BIM+GIS融合、交互的实现方法,合作研发了综合管廊的运控巡检机器人并推广应用。授权发明专利1项(附件 1),实用新型专利2项(附件 1),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6项(附件 1)。 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0%

四、主要完成单位:

1.排名 第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1)搭建了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项目的总体结构设计框架,开发并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构建了智能传感、边缘计算、存储通讯、数据融合、区块链、异构交互、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学习以及多维立体数据存储的地下空间数据库,可兼容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体现和融合,(2)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获取、传输通信、并行存储和计算。(3)建立了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并保证所有系统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和同步,对离散数据标准化,数据的交叉统一,异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级别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协同;(4)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本项目培养了大批高质量本科、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2.排名 第二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开发并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与第一单位一起构建了智能传感、边缘计算、存储通讯、数据融合、区块链、异构交互、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学习以及多维立体数据存储的地下空间数据库,可兼容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体现和融合;(2)在地下管廊生态的不断解耦和耦合的过程中,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获取、传输通信、并行存储和计算。(3)建立了统一的基础数据标准,并保证所有系统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和同步,对离散数据标准化,数据的交叉统一,异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级别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协同,(4)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本项目培养了大批高质量软件技术开发人员、硬件技术开发人员、项目现场实施人员,培养了一支高技能水平的大国工匠潜质人员。

3.排名 第三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1)合作提出了基于BIM+GIS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的理论与方法,针对综合管廊无线AP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算法,成功地实现对标签信号的分离,降低了信号幅度的不确定性对携带标签调制信号的影响,克服了在管廊内无法接收到运营商的手机信号及GPS卫星定位信号的问题,有效降低对信号幅度的依赖;(2)提出了管廊无线AP的评估模型与测试方法,解决了在管廊环境内一般的位置指纹法在离线采集阶段采集工作量大、定位效果差的问题,打造了无线AP定位交互系统,成功实现了人员定位信息在BIM模型上的展示;(3)合作提出了基于动态参数的性能测试方法,并合作开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和可视化运控平台;(4)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本项目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学科队伍。

4.排名 第四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1)创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手段及现场管理工作新业态,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整体框架设计,分析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需求,以工程分解编码为基础,将BIM+GIS技术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创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多业务、多部门的协同管理,结合移动互联技术,开展了BIM+GIS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的应用。(2)合作开发了基于CAD图纸智能翻模和参数化建模平台,探索基于webGIS+BIM模型融合运用,解决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据可视化展现与交互难题。(3)针对基于综合管廊BIM模型和廊内无线AP定位等关键技术难题,合作提出了信息融合的巡检实现方法,提出并实现了其无线定位技术。(4)针对综合管廊机器人巡检的难题,合作提出了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自动穿墙技术并实现推广应用,并研发了指标的评估方法和系统。(5)基于物联网+BIM可视化巡检技术,研发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急预案管理平台和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建立了跨PC平台及移动智能终端平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管理协同平台,降低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项目管理成本,加强动态监管,践行智慧管廊。(6)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本项目培养了大批高质量数字化建设人才,培养了一支高水平智能建造学科方向的研究队伍。

5.排名 第五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科技成果的应用提供了推广宣传的平台,(1)提出了地下空间的智能建造及运营方法,研发了基于BIMEPC项目的管理平台。(2)提出了地下空间的智能化标准和方法。( 3) 合作开发综合管廊的可视化运控平台,提出了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运维关键技术,提供了核心成果转化的平台,并进行了科技成果总结提炼、应用与推广,支持管廊产业技术成果的应用和发展。(4)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合作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学科队伍。

6.排名 第六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1)提出了综合管廊工程总体设计方案,能够更好的解决管廊建设过程中的智能化运营的规划和设计问题;(2)主持制定了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为综合管廊智慧化运营平台提供了顶层技术标准。(3)提出了基于国家标准设计的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方案,有效提升了综合管廊运营的技术条件,降低了管廊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增强了管廊智慧运营的可扩展性,为管廊数据存储和大数据云提供保障。(4)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合作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学科队伍。

五、项目简介

本项目由高校科研单位、全国管廊建设承担单位、设计单位等一起组成了强有力的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课题组及项目组。实现了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的研究目标,攻克了地下空间多数据、多协议、多角色融合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地下空间的数据采集和检测方法,首创了密文传输下的控制技术,打破了国外控制器的垄断,技术填补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空白,取得较好的创新成果。

该项目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在国家推进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要素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能力不断增强,地下管廊成为新基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综合管廊的智能化可视化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性的推向城市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该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51件,自主研发管廊控制主机、管廊国产控制器等产品检测报告15份,自主研发机器人产品检测报告1份,智能液压井盖检测报告8份,参与国家行业地下管廊数据标准、智能井盖标准、管廊运营标准等标准编制三件,发表国际国内论文近30篇。

项目组研发的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融合了环境与设备系统、安全防护系统、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天然气报警系统的监控和数据处理,集成了设备维护、运营管理、天然气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等多个业务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多数据元素、多传感数据、多角色对象对协议接口的数据标准的统一性难题,并通过SOA架构实现对服务进行灵活的配置管理和数据交换,完成统一管理平台的高度集成,实现了用户界面的高度统一、业务流程的数据融合、应用信息的共享共生、数据标准的交换共享、数据权限的认证匹配和业务流程的统一监管。

综合管廊可视化运控平台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在传感层实现了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智慧传感;在数据层实现了各类数据的高速传输、海量存储;在应用层实现了跨部门之间、多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为城市综合管廊运维管理提供服务和应用支撑,并且平台兼容性强、设置开放性端口,方便底层各类厂家数据的接入。

通过实现分布式实时数据,搭载系统架构等为各类信息数据服务,以及消息总线和服务总线,提供全面的信息交换设置,有效地对所有数据进行实时管理并实现高效融合和扩容,满足现场控制到生产调度以及数字化的综合管理需要。

项目中研发的控制主机、控制器已通过国际认可的CNAS认证,由该控制器,控制主机装配的成套总控设备已开始在综合管廊的监控系统中推广应用,获得国家工信部关键技术和平台创新示范,获得长沙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式创新平台,获得长沙市科技局重点支持项目计划。仍会进一步重点研发,提高其复杂工业场景的工作适用性。

项目产品已在长沙、徐州、海东、杭州、南沙、成都、睢宁、厦门等综合管廊项目应用,获得近6000万的产值,项目产品得到客户及行业市场的一致好评。已管理的设备数为28621件,数据接口221683个,管理的管廊资产336亿元,培养大学毕业生且解决就业运维人员约1000人。确保了人员,数据,设备,系统和资产的安全运营。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

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 

(标准编号)

授权

(标准发布)

  日期

证书编号
(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综合管廊可视化运维云平台V2.0

中国

2017SR576272

2017-10-19

软著登字第2161556号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专利权有效

其他

管廊控制器检测报告

中国

TR19011002

2019-01-15

TR19011002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其他

城市管线和综合管廊数据标准

中国

DBJ50/T-308-2018

2018-12-17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龚毅、汤旭、高坤、吕波

专利权有效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综合管廊BIM可视化云平台V1.0

中国

2017SR515265

2017-09-14

软著登字第2100549号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专利权有效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综合管廊GIS可视化云平台V1.0

中国

2017SR576271

2017-10-19

软著登字第2161555号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专利权有效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综合管廊大数据分析系统V1.0

中国

2017SR576266

2017-10-19

软著登字第2161550号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专利权有效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综合管廊无线监控云平台V1.0

中国

2017SR586683

2017-10-19

软著登字第2161967号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专利权有效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综合管廊设备管理系统V1.0

中国

2017SR576372

2017-10-19

软著登字第2161656号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专利权有效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综合管廊网关控制系统V1.0

中国

2017SR527903

2017-09-19

软著登字第2113187号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专利权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兼容性强的传感器信号监测转换数据采集器

中国

ZL201721477093.2

2018-05-15

7352170号

长沙变化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坤、祁伟

专利权有效


上一条:关于组织我校教师参加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伦理政策实务线上专题培训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2022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校内推荐评审结果的公示

关闭

版权所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研处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电话:0731-88228186  邮编:410205
ICP备案号:湘ICP备05000548号